新质生产力方法论

立与破



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之一:先立后破,不能结构断层

发展新质生产力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先立后破”,这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,也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论。
“立”在先开路,有基础性、先导性,必须避免“未立先破”或“只破不立”。
“破”在后紧跟,打破旧束缚,才能给新动能腾出发展空间。

立与破,对立统一,都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。注重立与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,才能写好创新这篇大文章。(以上为部分摘录,点击标题阅读全文)


取与舍



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之二:立足实际,避免“简单退出”

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,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、放弃传统产业”。做好取与舍,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,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。
判断取与舍,要立足实际、摸清“家底”,不能踩“急刹车”。
  • 传统产业并非低端产业,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。脱离实际,一味地“贪大求新”,会导致同质化竞争,甚至是“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”。把“家底”盘活,该发力的领域坚决发力,该舍弃的产业果断舍弃,因势利导、扬长避短,才能让新质生产力动能更充沛、活力更彰显。

权衡取与舍,还要“跳出产业看产业”“跳出本地看本地”,善于算大账。
  • 既谋一域,也谋全局,既关注发展前沿,也守住民生产业,综合研判、科学取舍,才能以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取与舍不是机械的,“取”来的,也要“升”上去。
  • 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、过剩产能,“不能当成‘低端产业’简单退出”,要想方设法推动其转型升级。

(以上为部分摘录,点击标题阅读全文)



稳与进



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之三:稳中求进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发展新质生产力,已经形成统一认识,并在积极推进中,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。”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,发展新质生产力,亦应如此。
“稳”是基本盘,也是生命线。“大方向要稳,方针政策要稳,战略部署要稳,在守住根基、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”,才能夯实“新”的根基、积蓄“进”的势能。
“进”是方向和动力。面对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,坚持问题导向,找准“进”的切入口与发力点,才能巩固“稳”的基础,增添“稳”的成色。

“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”。这是“稳”的战略定力,更是“进”的战略主动。

(以上为部分摘录,点击标题阅读全文)


共性与个性



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之四:扬长避短,不搞“一种模式”

发展新质生产力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不要搞一种模式”。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,也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。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,既要遵循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,又要充分考虑各地、各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,准确把握共性与个性。
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。要及时将各地成功的个性化探索,上升为规律性认识,形成指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益经验。

在共性中寻找个性,推动新质生产力精准布局;从个性中总结共性,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……在把握共性与个性中做好“加减法”,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、蓬勃涌动。

(以上为部分摘录,点击标题阅读全文)


快与慢



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之五:抢抓机遇,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

发展新质生产力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我们必须抢抓机遇,加大创新力度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”,同时也提醒“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”“要防止一哄而上”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掌握快与慢的辩证法,既要抢占先机,又要“保持历史耐心”。

快,就要抢抓机遇,“看准了就抓紧干”。

快,要防止“犯急躁病”,不能急于求成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我们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,久久为功、步步为营,一仗接着一仗打。
“来而不可失者,时也”,分秒必争。我们要奔着最紧急、最紧迫的问题去,紧盯颠覆性、前沿性技术,抓牢战略性、先导性产业。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”,久久为功。我们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滴水穿石,厚积薄发。

(以上为部分摘录,点击标题阅读全文)


返回
分享此文: